找到相关内容93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超越红尘-----李叔同,一个天才到高僧的生命裂变

    师"印章,把自己归入了康梁的麾下。戊戍变法失败之后,维新派受到残酷镇压,六君子血染京城,康有为、梁启超亡命海外,京津传闻李叔同为康梁的同党,为了安全李叔同携妻母南下上海政治避难。就这样,李叔同的下半身...

    潘嘉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5960391.html
  • 南岳山茨通际禅师小考

    。远近号泣。为营塔于绿萝、不负师几生梦在绿萝庵之意也。” 这一段里,撰者记录了山茨禅师的悲惨的晚年生活·战事四起,为了避难,山茨一门离开南岳,迁居于长沙府浏阳,谁都想不到大约半年之后他吃芹中毒...

    日本 东北大学 中鸣隆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0760466.html
  • 初探印光法师的观音信仰─兼述李止净〈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〉

    正因为编写时引证各大乘经典有关菩萨往劫本迹之事,及历代名人笔记所载观音灵感事迹,无不尽录。又据《印光大师文钞续编》所记民国二十七年,李止净避难庐山岭黄龙寺,忽焉有病,九月初三日梦见佛来,遍身缨络相好...

    林淑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0960589.html
  • 大足石刻概况

    术语来宣传自己的教义。经过南北朝皇室的崇佛和灭佛运动,佛教在中国民众的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,从而隋唐以来佛教不再是上层阶级的精神奢侈品,而是广大民众逃避现实的避难所。  五代到宋代这个时期的宗教形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25360998.html
  • 中国石刻艺术之乡

    示消灾避难。说到张献忠,也许大家不知道他与四川方言中的“解手”有关。四川人管拉屎、拉尿叫“解手”。据说是张献忠剿四川后,四川人口稀少,清政府便从湖广等地征调一些人到四川来。因四川多数地方当时荒芜,人们都不...趺坐状,头戴巾,身著宽袖袍,右手抚膝,左手置胸前,食指尖上燃一团火。唐广明元年(公元880年)冬天,黄巢起义,直捣长安,僖宗仓皇逃到成都避难。战乱给人民带来了饿荒和疾病,柳本尊悲悯于此。光启二年,6月...

    邓风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4961060.html
  • 印顺导师的教育行谊与教育思想刍探

    太虚大师,颇得力于大师的“人生佛教”。旋在太虚大师力邀下,再度回闽院,讲授“三论宗义”,指导三论之研究者。  我国对日抗战的八年中,到处兵燹,印顺导师同友人避难后方,曾于途中应汉口佛教正信会之请,宣讲...

    黄文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0161069.html
  • 终南山麓“唐僧取经路”探访纪实

    逐渐被全部拆除,今天仅有新建的老君殿一座。旧时老君庵门前竖宋太祖赵匡胤御赐铁碑一通,记述着其千里送京娘的故事。时赵匡胤之族叔主理青牛观事,山大王张广、周进选压寨夫人,囚前来进香的京娘于魔王殿,被来此避难...

    刘高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5661202.html
  • 论台湾佛教的历史渊源

    民众便以佛门为清静之地、避难之所,纷纷投向佛门,这就使台湾传统佛教僧侣人数激增,信众不断扩大,为台湾传统佛教的进一步发展,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。  正是在上述诸种因素的推动和影响下,台湾的传统佛教在...

    吴敏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1761367.html
  • 儒学的佛学化与道教化

    之乱后,凉州--带成为中原十大避难的集聚地之一,中原文化的重心亦移于此处。而前凉的统治者张轨,不仅出身于汉族,而且其家族亦以儒学为业。因此,张轨在统治凉州时极力提倡儒学,课农桑,拔贤才,置崇艾祭酒,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1161489.html
  • 太虚印顺对中国佛学态度的比较分析

    好大则不切实际,偏激者夸诞,拟想者附会,美之曰‘无往而不圆融’。喜功则不择手段,淫猥也可,卑劣也可,美之曰‘无事而非方便’。圆融方便,昔尝深信不疑,且以此为佛教独得之秘也。七七军兴,避难来巴之缙云山。...

    李宜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1961562.html